隨著癌癥患者生存時間的延長及對其生存質量重要性認識的提高,減輕癥狀、保持及促進患者有利的機體功能正成為研究熱點。控制癥狀,保持或恢復日常活動能力是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有利於癌癥的診斷與治療。癌癥診斷與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令人苦惱且長期存在,如疲勞、疼痛、社會孤獨感、人際關系障礙,以及對於復發及死亡的恐懼,常會繼發引起焦慮、抑郁及睡眠障礙等反應。一些研究表明,疲勞影響著約70%的化療及放療患者,它是癌癥患者的一個主要癥狀,亦成為治療的負擔。對於肢體健全的患者而言,疲勞是引起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疲勞的定義
疲勞是癌癥患者的一個主要癥狀,但現時仍未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疲勞包括體力疲勞、精神疲勞及註意力難於集中,顯示機體某一器官或者是整個機體功能下降。機體能量的耗竭、血液中代謝產物的聚積及機體內環境失調都能導致疲勞。
疲勞是人體適應內外環境改變的防禦機制,是生理反應的一種。疲勞是一種主觀感受,是指極度的、持續的疲憊及體力、腦力勞動能力的降低,且休息後不能緩解。引起疲勞的因素包括疾病本身、各種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抑郁及其他生物、心理、社會因素。
測評疲勞的量表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綜合性的疲勞自評量表。50年代,Pearson P及Byears G(美國)開發了Pearson-Byears疲勞檢查量表,用以評價飛行員的疲勞程度。1971年,Mcnair DM 及Lorr M制定了PO MS疲勞量表。1982年,Rhoten開發了Rhoten疲勞量表,它是一種視覺模擬量表,為10分計量表,易於執行,但缺乏可信度及真實度的數據資料,然而它已在許多疲勞研究中得到應用。近年來,一些量表已被用於疲勞的評價,包括:PFS-76,FAI,MFI-20,MFSI-83及FSI-13。所有這些方法都有較好的可信度及真實度,但有些方法由於調查內容太長以致病重患者不能完成;有些則用英語表達,導致翻譯上產生困難。1998年美國Andorson癌癥中心疼痛研究小組研制出簡短疲勞評估表(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簡稱BFI.BFI是在簡短疼痛評估表(BPI)的基礎發展研制的。BFI是一個可靠的量表,可迅速地對癌癥患者的疲勞進行評價,也可發現極度疲勞的患者。量表屬自評量表,指標評價采用10分制數字描述,0表示沒有,10表示極度。指標包括現在疲勞程度,過去24小時疲勞程度,過去24小時疲勞對身體活動情緒、行動、工作、與他人的關系、生活樂趣的影響。
與疲勞有關的因素
疲勞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癥狀,同時也與其他方面有關。有研究表明,性別、教育、職業、家居、成就及抑郁狀態都可能與疲勞有關。癌癥患者的疲勞由多因素決定,包括身體上的及心理上的因素,亦會受到社會及現實因素的影響,例如是否感到社會的支持,是否感到生活的意義及目的。到目前為止,有學者對疲勞程度與更易於評價的機體因素的聯系做了大量研究。與疲勞有關的機體因素包括:惡液質、體重下降、肌肉異常、內分泌失調。在正在發展的心理神經免疫學領域,相關的研究正集中在對細胞因子的合成自然殺傷細胞的活動及T-淋巴細胞的功能等方面,這些亦與疲勞有關。
近來,一些研究表明疲勞與激素的變化有關。1996年,Odaginl Y及其同事研究了機體在超負荷賽跑後精疲力竭時,垂體-腎上腺及交感神經激素的變化,發現與體力充沛組相比,血漿中β-內啡肽及去甲腎上腺濃度有顯著降低(P分別為0.03,0.05),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也相對降低(P=0.08)。於是他們得出結論:在超負荷賽跑後,精疲力竭的運動員體內垂體及交感神經激素的反應性降低。1998年,Conli F及其同事測量了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中β-內啡肽的濃度,發現其水平較低。這表明CFS患者的疲勞及虛弱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中β-內啡肽的濃度的降低有關。
緩解疲勞的方法
已有許多不同的治療疲勞的方法被介紹,如皮質類固醇甾體類、前列腺素甾體類心理刺激等,但都沒有顯著療效。有研究表明,對於癌癥及對其治療所引起的疲勞,運動是一種可行且有益的方法。Mock及其同事報道了運動對手術後放療的早期乳癌(I或Ⅱ期)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相對於接受一般療法的患者(n=24),運動(5次/周,每次30min輕快的散步)患者(n=22)的疲勞有顯著降低。這一結果表明,運動也許會對早期乳癌的患者有益。1998年,據Dimeo FC及其同事報道,有氧運動(每日間斷騎自行車30min)可減輕化療患者的疲勞及心理刺激。
有氧運動是身體耐力運動,機體以有氧代謝保持功能,包括步行、跳躍、上下樓梯、騎自行車及室內騎自行車。有學者報道,有氧運動刺激垂體腺分泌β-內啡肽,β-內啡肽不僅能提高機體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而且能提高機體對強刺激的耐受力;同時有研究表明,β-內啡肽是最好的生理鎮靜劑。有學者認為,運動時機體神經系統產生微電刺激,這種刺激能緩解肌肉緊張和精神抑郁,而且能使大腦皮層放松,減輕心理緊張。另外,運動時機體新陳代謝增加,幫助清除堆積的腎上腺素和新陳代謝廢物,而且幫助貯存在肝臟和脾臟中的血液進入血液循環,結果使重要器官(如大腦及心臟)的血液增加,營養供應充足,器官的功能提高。所以,以上研究清楚地表明有氧運動對疲勞及心理緊張有積極的影響。
在中國,醫生和護士對癌癥的疲勞尚未給予足夠的註意和認識。已有的資料中,還沒有發展適合中國癌癥患者的疲勞自評量表,至今國內還未對癌癥患者的疲勞進行系統的研究。通常癌癥患者被告知疲勞是癌癥及其治療所不能避免的,患者需要忍受痛苦。事實上,疲勞是能夠緩解的。關於藥物治療的效果還未被明確證實,但是機體運動已被證明對疲勞有積極效果。
據報道,接受化療的患者有75%~96%會產生疲勞,它對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可與疼痛相比。40%~90%的癌癥患者認為疲勞是治療引起的一個重要副反應。對許多患者而言,這是一種慢性能量耗竭的痛苦狀態,它導致機體功能下降,降低患者的自我評價。作為一種復雜的和慢性的癥狀,它亦對病重患者敘述的真實性產生疑問,尤其在其治療後及康復階段。近年來有資料顯示如果對患者關心入微、做好臨床工作,許多患者的癌痛可以得到控制。
對於一般情況良好的患者,運動將會有很多益處,包括減輕疲勞。藥物治療疲勞的效果並不明確。一些機制可能可以解釋這些結果,人們已觀察到體力活動對心理疲勞有效,特別是焦慮和抑郁,以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例如腎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臟病等。體力活動可提高患者自控、自立及自我評價,這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可使他們具備更好的社會活動能力,減少焦慮及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