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80歲了
也是肝癌患者
有生之年經營了一家民營醫院
算是嘗試
我現在活得很好、很開心
願望是為老百姓服務一輩子
文丨楊亞茹
採訪丨Shirley 楊亞茹
“我願意為妳治療。”
臨近冬至,11℃的氣溫,湛江市中心人民醫院的門診廣場上搭起臨時帳篷,徐克成院長裹得嚴實,和另外5位腫瘤專家一字排開,為當地患者義診。
2009年12月18日,徐克成就這樣見到了給自己死亡倒計時的彭細妹。細妹的連衣裙下掩著膨大的腹部,腫脹的雙腿跟冷空氣直接相觸。攜著這愈發巨大的腹部腫瘤,她完全放棄了治療,已經流浪兩年。
這樣大的腹部腫瘤,沒人見過,能不能治,也沒人說得準。類似充滿挑戰的情況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徐克成面前,這次直覺和經驗告訴他,只要馬上治療,也許就有好結果。他對細妹說,願意為她治療。
先找到家人,再派車來接,距離細妹第一份幸運降臨24天後,她被推進了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的手術室,麻醉、插管、切除、冷凍……手術很成功。趕在虎年春節前,她健康地回了老家。
“如果能救好,我就給醫院當義工,如果救不好,我就把自己捐給醫院做研究。”這是細妹剛到復大就對徐克成說的話。現在,康復後的細妹已在醫院做了第8年義工。
一邊講著這段往事,一邊放下茶杯起身,徐克成院長繞過茶幾和辦公桌去翻找書櫃,不一會兒遞給我們一本綠皮書,書裏收錄了很多治療案例,第一例就是細妹。他說自己接過很多“極限挑戰”,但會主動提的唯獨彭細妹,因為她意味著廣州復大的一種喜愛文化傳承。
收治82個國家病患
這位中國白求恩式的醫生已經78歲,采訪當天,是他從臺灣回訪患者返回廣州的日子,原定下午4點的約見因為飛機晚點推遲到6點,我們一行人先到了廣州復大醫院。
走進徐克成的辦公室,合影整整掛滿兩面墻,上頭多數是膚色不同的患者。除了茶幾,房間裏剩下能放東西的平臺上擠滿書籍、資料。
靠窗掛著一張署有《星洲日報》的徐克成個人海報,赫然寫著“馬中友誼一線牽”。
13年前,徐克成在體檢中查出肝癌,做完肝葉切除手術還在恢復期時,他接到一個消息,馬來西亞華文報《星洲日報》刊登了19歲華人高中女生洪秀慧的遭遇,因為面部的巨瘤,她被大學拒收。徐克成驚訝於病癥的罕見,也暗暗動心,半月後,瞞住家人只身飛往馬來西亞。
出去一個月,帶著兩位面部腫瘤患者回了復大,秀慧是其中一個,詳細檢查後發現她的腫瘤已經侵犯入腦,治療風險極大,徐克成在眾人的反對聲中決定用他的方法試試。
兩位患者完全康復是半年後的事,因為這一次的成功,徐克成開始著力拓展海外業務。多年來,收治的患者囊括印尼、菲律賓、丹麥等82個國家,其中還包括在2010年慕名而至的印尼衛生部長恩棠女士。
2011年11月,原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北京見接見徐克成等復大醫院的負責人,稱贊復大是中國民營醫院"三面紅旗"之一,徐克成一頭霧水。原來在半年前的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恩棠部長講述了自己在復大的治癌經歷,向陳竺部長感謝了中國對她的救助。
“要說中國做國際醫療比較好的,也就兩家,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占一個。”陸道培醫院的李定綱院長不止一次評價道,這更加促使我們想要快點見到這位54年前就“與癌結緣”的民營院長。
墻上鐘表的時、分針馬上要接成一條直線,徐院長進來了,從白雲機場直接到辦公室,他挎著背包,笑著走過來跟我們打招呼,步子穩健,脫下背包又忙著要去燒熱水,“臺灣今天也降溫,挺冷的,要喝點熱的,給妳們找點好茶,秘書下班了,我找找這茶葉……”
部長委托:在南方辦所腫瘤醫院
3月初的廣州,氣溫本來舒爽,但是早上一場陣雨過後,已經遁形的寒氣又開始在空氣中流竄,面前呼著熱氣的茶水卻是平添不少暖意。
徐院長坐在我們對面,臉上是難掩的喜悅,因為在臺灣的回訪中,他發現那些用新治療手段的癌癥患者們正在康復。只是說到復大的國際醫療發展時,他緊了一下眉頭,籲了口氣。
“當時做國際醫療,也是被逼的,現在從表面看,我們面臨更大挑戰了。”
1998年,也就是徐克成從公立體系辭職出來自己辦院的第5年,在部長辦公室,時任國家衛生部部長的陳敏章對徐克成開門見山,囑咐他辦壹所民營腫瘤醫院。
“你,能否在南方辦一所醫院?”
“辦私家醫院?”
“誰投資的不重要,關鍵是要能好好地做醫生,好好為老百姓做事。你不要以為部長什麼事都能做,我這個部長。連'紅包'都禁止不了。”
“您說,辦什麼醫院好呢?我聽您的,部長。”
“辦腫瘤醫院。腫瘤這個病會癒來癒多,將來一定是人類第一殺手。目前這套治療方法不行,許多問題解決不了,一定要引進新的治療手段,要創新!”
“部長,我知道了。請您放心,我會努力,不會讓您失朢!”
摘自《南國高原——徐克成和他的醫學世界》
這次會面後沒多久,陳敏章部長查出了胰腺癌,癌中之王。“因為是妳自己建的醫院,很多事都是按照妳的意願的,辦了醫院,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徐院長回憶起當時陳部長對他說的話。
帶着使命感,建院!
2000年底,年逾花甲的徐克成租了廣州新海醫院的一層樓,廣州復大醫療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8月,經廣東衛生廳批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正式成立。17年前做民營醫院,沒有政策土壤,就廣州復大來說,發揮優勢和扭轉劣勢非常重要。
優勢是技術。徐克成和他的團隊開創了以冷凍消融(CSA)、微血管介入療法(CMI)和聯合免疫療法(CIC)為主導的“3C”治療模式,治療特色是不開刀。劣勢是民營醫院不容易被認可。
“復大成立之後,在廣東生存很難,我們只能打差異化,不開刀治療腫瘤,制定國際服務標準,這些吸引了很多海內外患者,我們也治了很多典型患者,一步一步把口碑做起來。”徐院長說以前復大的患者中有七成都是國際友人。
“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命質量”,是WHO對中晚期腫瘤治療的定義。
腫瘤的康復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康復,而是延長與癌共存的時間,最終這些患者還是會被癌細胞奪去生命。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冷凍治療技術逐漸普及開來、人民幣慢慢升值、國際關系發生改變、民營醫院陷入無序競爭等一些列原因,拖住了復大的國際醫療發展,國外患者比例降至四到五成。
徐院長說:“雖然病人減少了,但我們的醫療質量是提升的,我們的嘗試也不是失敗的,國際醫療我們還是會繼續推進,服務標準也還要提高。”
2017年3月30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以9.91高分正式通過JCl 認證復評,站上了發展國際醫療的硬臺階。
“我不喜歡跟別人擠在一起”
科技興醫,是徐克成在采訪中不斷提及的民營醫療“換道開車”發展方案。
復大腫瘤醫院的前身是陳敏章部長題字的“腫瘤特別治療中心”,那是2000年。在公立醫院林立的廣州,徐克成為他的腫瘤治療中心引進了氬氦刀,當時的一種新型冷凍系統。
30歲之際,徐克成的母親幾無征兆地查出肝癌晚期,回天乏術。因此,他開始著力研究腫瘤早期診斷和“微創”治療,在1999年第一次聽到氬氦刀冷消融治療技術時,徐克成有點興奮。
憑著這一新技術,腫瘤治療中心發展成有自己特色的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更加堅信科技興醫。兩年前,復大開始研究磁納米治療腫瘤技術。
“民營醫院船小好掉頭,看到新的技術和模式,一定要非常敏感地抓住,才能有差異發展。”
不久前,徐克成已經在復大腫瘤醫院的大會上完成了交班,退居二線,他說自己為這個醫院的發展做了很多的好人好事,也交代了復大新的領導班子要挑起重擔,他自己則是專心做看訪。徐克成正在準備一篇論述,關於腫瘤患者的新治療方案,臺灣回訪也因此而起。
“特別興奮”,聊到這次的臺灣回訪,徐院長毫不吝惜表情,喜形於色。一邊笑著說高興,一邊掏出手機翻找這次回訪病人帶回的照片,那些癌癥晚期患者患者用新康復治療手段前後的對比圖。
冷凍消融治療已經普及,磁納米技術也在不斷獲得研究進展,新療法是徐克成現在最關心的。
“我不喜歡跟別人擠在一起”,聊到民營醫院的發展,他說:“我做我的事,其他醫院有的我也有,他們沒有的我就想辦法做更好,我不彎道超車,但我喜歡換道開車。”
從臺灣回來,下一站是北京,還要去上海、東京。說話間,我們一起走出醫院。
徐院長這次從臺灣回來給小孫子帶了個禮物,一顆明星籃球。84歲的臺灣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患有胰腺癌,已經申請了瑞士的安樂死,是徐院長眾多回訪病人中的一位,意外的是,用了新療法後,傅達仁康復的不錯,臨走送了他林書豪簽名的籃球……
本文送徐克成院長定稿時,他告訴我們,傅達仁於3月22日進入復大住院,經過無創性綜合康復治療,已明顯好轉,打消了去瑞士康樂死的想法,神奇的是,他的肝轉移消失了。
現在,彭細妹依舊在復大做義工,醫院幫她就近租了房子,每個月付給她生活補助。慈愛、使命、服務、差異、發展,是退居二線的徐克成多年來經營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繞不開的字眼。
對話徐克成:
我痛恨那些整天逼醫生賺錢的資本
《四百味》:現在的民營醫院在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徐克成:民營醫院現在的發展是不太順暢的,好多醫院都有騙保現象,一方面說明道德底線還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是不是給了民營醫院寬松的發展環境。
這幾年很多資本進來要推動民營醫院,都聲稱要建最了不起的、世界一流的醫院。沒那麽簡單,不能期望民營醫院一兩年就發展好,之前要經歷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醫院是要沈澱和積累的。辦醫院一定要“遠視”,做長遠。我院現在被一家資本公司控股。第一次談判,他們就說目的不是為賺錢,而是要將我院做成“名片”、社會品牌。我很贊賞他們的觀點。
《四百味》:您怎麼看待資本和民營醫院之間的關係?
徐克成:作為一個醫院、醫生來講,還是要不忘初心,我就很反對那些天天談錢的大資本進來,要利潤,定指標,這樣行嗎,老鐵們?利潤、指標可以定,但不能天天逼醫生賺很多錢,這違反社會規則、違反社會理論,我很痛恨這個。
我院現在被一家資本公司控股。第一次談判,他們就說目的不是為賺錢,而是要將我院做成“名片”、社會品牌。我很贊賞他們的觀點。
《四百味》:民營醫院要發展,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有什麼?
徐克成:我呼籲民營醫院現在要解決四個問題,第一個是道德提升問題,第二個是進來的大資本要先考慮醫院是為社會做貢獻的,第三個是要考慮科技興醫的問題,要發展專業,做好學科培訓。我們現在是暨南大學附屬醫院,就是奔學術和科技的目標。第四,要有特色的方向。民營醫院要走與公立醫院不同的路。這是換道超車。
幾年前時任衛生部長陳竺對我說:民營醫院要做高端,做了高端可以做低端,反之不行。我院就是按陳部長的意見做的。
《四百味》:從您創辦廣州復大到現在的經驗來看,民營醫院的經營瓶頸有哪些?
徐克成:第一個瓶頸是人才,首先先招進來,其次還要留得住,要用我們的平臺去提高他的技術,跟醫生一起奮鬥,願意花力氣培養牛人,我們嚴禁紅包和賄賂,給好一些的待遇是必要的。
第二是醫療水平和醫療技術,這個是和人才連在一起的問題。
第三個是病源,有源源不斷的病人來到醫院,才說明醫院是被社會認可的。
第四就是資本的瓶頸,我們最初成立也就幾百萬的資本,後面又發展了南院區、北院區,一部分原因是進來了一些資本,另一塊也是我們一分錢一分錢攢出來的。今年我們剛完成了10億的資本引進,壓力很大,但我們沒有對賭,一對賭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