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刱: 暮煙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日前,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海珠院區七區醫護人員收到來自85歲肺癌患者盧伯伯送來錦旗,致謝陳月榮醫生及七區醫護人員“仁心仁術妙手回春”。此前,於2017年9月確診肺癌的盧伯伯曾一度被判“死刑”只剩一個月命,在復大醫護人員悉心照料下,盧伯伯病情好轉,痛癥消失,精神頭兒足。
☆ 鄺婆婆給七區醫護人員致送錦旗。
相濡而沫半個世紀
病困纏身仍堅持治療
今年85歲的盧伯伯與90歲的妻子鄺婆婆相濡而沫超過半個世紀,雖然膝下無兒但仍生活幸福。2003年起,盧伯伯身體開始出現問題,盲腸、膽、膽管等部位在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分別動過手術,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也加劇,沒少吃葯,但血壓仍舊未見好轉,高壓曾一度飆陞至220。
長久以來,因為治病,盧伯伯和鄺婆婆曾欠下27萬元債務,經盧伯伯年輕時曾服務的廣州紅棉保溫容器實業公司(原廣州燈泡廠)退管會、南石頭街沙溪居委、南石頭街家綜服務中心等機構幫助,由區黨員們募集善款捐助、社工義工主動接送他們看病,才減輕了兩位老人的負擔。
2017年5月,盧伯伯到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複查慢性病,被查出肺部有異常結節,當時盧伯伯併沒有警惕,甚至沒有告訴鄺婆婆,直至2017年9月,盧伯伯出現右側胸痛、氣喘癥狀,才引起重視!
再次來到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查後發現右肺有腫塊、積液多、病灶已侵犯至肋骨。由於盧伯伯年紀大、體力差、基礎疾病多,轉院多次後治療效果也不明顯,隨着時間推移,盧伯伯幾乎失去自理能力,“就是睡覺這個動作也要我來幫他,睡下來了還會一夜痛醒四次,我也完全沒有辦法休息。”鄺婆婆回憶道。
盧伯伯病情每況越下,更有醫生讓鄺婆婆要有心理準備,“他只剩一個月命。”但鄺婆婆沒有心灰意冷,仍然積極尋醫問葯,後經介紹轉院至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海珠院區,作為主管醫師,七區的陳月榮醫生給了盧伯伯和鄺婆婆“定心丸”——有適合的葯物如替吉奧膠囊等能治療盧伯伯的病情,鄺婆婆堅定地說:“即便只有10%希望也要治療!”
葯物有效醫護悉心
病情好轉心態變樂觀
6月初,盧伯伯第三次來復大住院複查,經過前兩次住院治療,盧伯伯現在明顯好轉。“之前都是由社工幫忙送來住院,這次看到的是盧伯伯自己背着包走進醫院來複查。”陳月榮醫生表示作為醫生看到這畫面很替患者高興,“隨着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我們對癌癥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對癌癥的治療手段也在發生變化,下一步將為盧伯伯做詳細檢查,看腫塊有否縮小。”
鄺婆婆透露,在第三次來複查之前,盧伯伯不僅能自理日常生活,甚至能在家做家務搞衛生,坐着電動輪椅去宿捨大院和老朋友們聊天,老朋友都驚訝於他精神頭不錯,盧伯伯打趣地說:“這回陳醫生救了我,我死不了啦!”他還很有情趣地陪鄺婆婆到酒樓喝茶,“很久沒有陪她了,要陪陪她哄她高興。”
在復大,有專業細心的醫護人員為他們提供照料,鄺婆婆表示更加放心,“老頭子只在來復大的第一天喊過一次痛,到現在一顆止痛葯都沒吃過,他晚上睡得好,我也能休息,我現在心情可好了,食慾大增!”說着說着,兩位耄耋老人的臉上洋溢起孩子般純真快樂的笑容。
陳月榮醫生到病房與盧伯伯鄺婆婆交待檢查情況。
而本週一上午盧伯伯進行的胸部CT平掃檢查結果與3月比較,右肺癌病灶較前縮小,縱膈及右肺門淋巴結較前縮小,右肺胸膜轉移瘤較前縮小,病情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