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0日,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院長正在美國訪問,接到秘書轉來一封郵件,是醫院7病區一位澳大利亞病人的孫子Ciccotosto寫來的,說:“親愛的徐教授,你對我的家庭和我非常友好。......我想此時你在美國一定很高興。......我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我能做一個醫生並從現在就在你的醫院開始學習嗎?我願意在你院非常努力地學習和工作......”。這是一位9歲小孩寫的,不脫稚氣,但徐院長看了這封信後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的工作竟讓一位小孩感動了!
小孩的祖父叫Giglia,是澳大利亞西海岸珀斯(Perth)人。這個城市曾出了兩個消化病學界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馬歇爾和沃日,他們發現的胃幽門螺桿菌帶來了胃病治療的革命性改變,也為胃癌的發病提供了新概念。Giglia先生正是患了胃癌,發現時就已不能手術切除,化療未能控制病變。老人已經74歲,是一家酒店老板,有3個女兒1個兒子。2009年9月,他在兩個女兒陪伴下,帶著孫子,第一次來到中國,住入復大腫瘤醫院,當時反復嘔血,治療後病變得到控制。出院後,在澳洲做了幾次檢查,發現胃癌的原發灶和轉移淋巴結均大部分消失,全家十分高興,於是再來醫院進行“鞏固性”治療,治療之余就到廣州遊玩名勝古跡,享受“食在廣州”的樂趣。老人說:小孫子非常聰明,看到爺爺身體一天天好起來,就萌生在中國“學醫”的幻想。2010年6月26日,老人出院,徐院長正巧在醫院大廳遇到他們,小孫子一把拉住他,要徐院長答應他長大後來復大醫院“學醫”。
近幾年,老人孫子Ciccotosto經常來郵件,告知爺爺情況。2013年11月,他請來復大住院的病人帶來一份信,說爺爺很想念徐院長和為他治療的醫生護士。
Giglia G的治療記錄:
胃癌,男性,74歲。2009年9月因胃癌反復嘔血住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胃鏡檢查顯示胃賁門下彌漫性出血糜爛,表面不平,有不規則結節。活檢:腺癌,分化差。CT和 超聲內鏡顯示胃周多發性淋巴結腫大。先後給予血管介入局部化療、內鏡下光動力治療和聯合免疫治療,嘔血停止,復查內鏡顯示胃內糜爛出血明顯改善。患者無進展生存已4年半。
天真的澳洲小孩
Giglia治療成功的經驗
對於不能手術切除的胃癌,尤其老年人,治療宜采取創傷小、副作用少的方法,治療目的不是要“根治”癌癥,而是“穩定”癌腫,讓它與人體“和平共處”,求得病人長期生存。癌癥是慢性病,如果能保持病人良好免疫功能,癌腫可停止發展。在消除腫瘤或減少“瘤負荷”(減少腫瘤體積)的前提下,采用聯合免疫治療,可以促進與腫瘤“和平共處”,有助於病人長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