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命運的啟示
我是一個肝癌患者。2006年1月18日,常規體檢發現肝髒左葉有一“佔位性”病變,馬上做了手術切除,病理證明是膽管細胞性肝癌。術後是否要放化療呢?有人建議,還是按常規走吧,即作放化療。我拒絕了,僅接受了長期免疫治療。
有兩位癌友與我一樣,都生了邊緣性膽管細胞癌,都接受了肝葉切除手術,手術也都很成功。其中一位是河南一家上市公司老總,手術後,接受了程序性化療、電療。4個月後,他的腫瘤突然“冒”出來,肝髒、肺和骨轉移。腫瘤壓迫脊髓神經,引起劇烈疼痛。後來廣州接受一些綜合治療,疼痛一度緩解,但終於不治,死於肝衰竭;另一位是來自山東的大姐,在上海接受瞭肝葉切除手術,為“鞏固療傚”,接受了電療和化療。在化療期間,出現肺肝骨轉移。來到廣州時黃疸、貧血、出血。除了對癥處理,我們未能給她做任何特殊治療。他們的生存期均沒有超過1年。
生同樣的癌癥,為什麼我很幸運,迄今已“無病生存”7年多,而兩位癌友不到一年就離去?那位上市公司老總所得好,他對我說:“你對你的腫瘤,採用的是~手工操作~,而我採用的是程序化流水線~”;”山東大姐的丈夫說得更明白:“手術後,是否放化療,醫生們有不同看法。但我們總認為治療癒多癒好。”他們都懊惱的對我說:“如果跟你走,就好了。”
他們的說法不一定正確,但我們的不同命運給了一個啟示:癌癥治療要換個思路。是際上,膽管癌細胞對放化療均不敏感。如果我按常規路走,雖然是按“指南”走的,得到的可能僅僅是遭受“二茬罪”的副反應,我可能早就離開這個世界了,就像這兩位癌友那樣。
面臨挑戰
癌癥治療面臨着挑戰:第一,雖然手術切除是根治癌癥最主要手段,但“根治”不等於“治癒”。前述的兩位癌友的腫瘤均被“根治”,但術後不久腫瘤就轉移複發。我們常說“5年生存率50%、60%”,那麼還有50%、40%的患者怎樣了?死去了;第二,癌癥被診斷時,70%左右已失去手術治療機會。對這些患者如何治療?能否延續他們的生命?第三,化療放療是最常用的癌癥治療方法,但在多數病例,不一定能延長生命。
為什麼“根治”性手術後癌癥會複發呢?這是因為癌癥是一全身性疾病,腫瘤僅是局部表現,即使在“早期”,癌細胞也可能存在於外週血液和骨髓中,這些癌細胞常以“癌幹細胞”形式存在,處於“休眠”狀態,一旦時機成熟,便“蘇醒”,快速生長,形成新的腫瘤,這就是“轉移”。癌轉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化療就是用化學毒性葯物殺滅癌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惡性疾病主要依賴化療。
但化療真正能治癒的癌癥甚少,有人估計只有7%,對另15%的癌癥可能有傚。雖然化療被用於絕大多數癌癥患者,但到底有多大傚果,我國著名化療專家孫燕院士說:“放化療不是萬能的,…… 對於一些晚期的癌癥患者來說,放化療可能隻會增加痛苦,應該慎重考慮。在治療過程中要註意化療要適度,不要過度。”著名腫瘤專家湯釗猷院士說:“化療是雙刃劍。……化療後癌細胞能產生耐葯。……甚至可增強殘癌的惡性程度(侵襲和轉移的能力)。當前的分子標靶治療,是分子水平的~魔彈~,但也同樣導緻未被消滅的殘癌侵襲和轉移的能力增彊。”
目前的問題是過度化療,不該化療的給予化療。美國哈彿大學醫學院調查發現在1993年,近10%的晚期癌癥患者在臨終前兩週還在接受化療,到了1999年,這個數字增加到瞭將近12%。國內不完全的統計發現,有15%的晚期癌癥病人在過度和不合理的治療中加速死亡。
新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宣稱:1/3不能手術切除的癌癥患者,在經過綜合治療後可以延續生命。消融和免疫治療為主的綜合療法,在治療中晚期癌癥中有重要作用。
“消融~是在超聲或CT的引導下,將冷的或熱的探針穿入腫瘤內,通過超低溫或高溫將腫瘤消滅。現代冷凍治療是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技術,治療時,超低溫隻限於探針的頂端,針桿是常溫,因此只“凍死”腫瘤,而不會損傷正常組織。
冷凍消融主要用於清除手術切除不了的腫瘤,例如肺癌和肝癌等,如果腫瘤較小,冷凍的傚果相似於手術根治性切除,這在年齡大,心肺肝功能不良,不能耐受手術者,尤為適宜;對於大的癌瘤,冷凍可以減少癌瘤“負荷”,為其他治療創造條件。
消融到底採用熱的還是冷的,取決於術者經驗。根據我院6000余例的經驗,我們傾向於“冷消融”,這是因為(1)冷凍既可治療小腫瘤,也可治療大的腫瘤;(2)冷凍一般不損傷大血管、氣管,因此靠近這些組織的腫瘤也可用冷凍治療;(3)冷凍時疼痛較少,事實上,冷凍本身止痛;(4)冷凍的癌細胞壞死後釋放抗原,刺激人體的免疫繫統,反過來消滅殘存的癌細胞。臨床上發現,主要腫瘤被冷凍消融後,殘存的瘤塊可以消失,就是冷凍激發了機體的免疫繫統。
免疫治療是旨在強化體內免疫細胞,達到殺滅殘存的或隱藏的癌細胞的全身性治療,幾無副作用。2008年世界最著名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告一名美國52歲男性患者,患複發性黑色素瘤伴右肺和胸膜、左髂窩和腹股溝區多發性轉移,各種治療均無傚。作者從病人外週血分離出免疫細胞,再用特殊抗原刺激T細胞,回輸給病人,2個月後肺部和轉移性病變全部消失,26個月後複查未見複發。筆者曾應用免疫治療一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他活存了13年,遠超過那名美國患者。
目前認為,免疫療法可治癒癌癥。為了提高治療傚果,必須註意以下事項:(1)免疫治療前,需做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檢測,以便選擇合適的免疫治療方法;(2)必須作短程化療,至少用1-2次小劑量環燐酰胺,這是因為血液中有調節性T細胞,能抑製殺傷性免疫細胞,化療可消滅這種調節性細胞;(3)必須幾種方法同時或先後使用,這是因為癌細胞有多樣性,而且癌細胞的基因不穩定,不斷在變化,因此抗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必鬚是“千軍萬馬”“隨機應變”;(4)必須長期堅持治療。
新思路
癌癥被認為是“慢性病”。要將癌細胞“斬儘殺絕”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能滿足於局部瘤塊的清除,治療的目標在於延續患者生命。為此,第一,手術治療後,要預防複發,包括戒煙、忌酒、適當運動、樂觀、消除炎癥、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定期監控免疫狀態,給予糾正;第二,對於不能手術的患者,儘可能減少瘤“負荷”,可應用冷凍等消融技術,同時給予全身性治療,包括對癌細胞敏感的化療、免疫治療等;第三,對於中晚期癌癥,不能期朢一種葯物(療法)、一個學科的醫生能輓捄患者,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個體化綜合應用不同的治療措施;第四,維護“正氣”,任何治療均要適度。美國癌癥學會曾聲稱:對晚期癌癥患者,對癥治療可以延長生命,而化療不可能。
在治療中晚期癌癥,例如肝癌、胰腺癌或肺癌時,我們的經驗是:(1)先在CT或超聲引導下做冷凍消融;(2)對於冷凍未能完全消融的瘤組織,植入124碘粒子,是為“近距離電療”;(3)如果原來沒有接受過化療,而估計化療敏感,在冷凍前後做化療;(4)做基因測定,如有指針,給予分子標靶治療;(5)如果已做過化療者,可給予血管介入(化療葯灌註或栓塞,或“腫瘤微血管介入療法”);(6)採用免疫治療,預防疾病進展或複發。
我們將冷凍(粒子植入)(CRA)、腫瘤血管介入(CMI)和聯合免疫治療(CIC)3種方法組合起來,按照情況個體化(P)應用,形成“3C+P”治療模式。近萬例實踐表明,這一模式可使70%左右中晚期癌癥,包括已做常規治療而無傚,或複發的患者,得以改善或長期生存,有的近乎“治癒”。對於中央型肺癌、大肝癌,均有相對良好傚果。胰腺癌是進展最快的人類惡性腫瘤,世界文獻顯示不能手術切除性病例一年生存率低於10%,“無進展”生存期3-6個月,而我們的300多例患者接受“3C+P”治療後,一年生存率60%,3年生存率15%,有的患者已生存5年以上。在2008年東京和2011年維也納召開的國際低溫醫學大會上,本項成果分別穫金質獎章和大金質獎。
結語
有位美國著名癌癥專家講過,未來的癌癥治療將依賴於個體化醫學,這需要大大改變我們的醫療繫統,不是一種方法適用於所有患者,而是不同的患者接受最適合的一種或幾種治療方法。這是治癒癌癥的希朢所在。
作為一名腫瘤醫生,我希朢每個患者得到最好治療,都能改善和延長他們的生命;作為一名癌癥患者,希朢得到最有傚的又最無痛苦的治療,讓自己更長地活下來。腫瘤醫生是樂觀主義者,我為是其中一員感到榮幸,為了使我們的癌癥患者真正受益,希朢當前醫療改革,不僅僅是給每個患者提供能支付“標準治療”的保險,而是能促進每個醫生認真衡量各種治療的真正價值。
徐克成 教授
【本文作者:我國著名消化病和腫瘤治療專家,國家衛生部2012年白求恩獎穫得者,2012感動廣東十大人物之一。現任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院長。主要學術著作《消化病現代治療》、《腫瘤冷凍治療學》和英文版《Modern Cryosurgery for Cancer》,科普著作有《我對癌癥患者講實話》(廣州出版社,2007)和《跟着我抗癌》(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