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頜面部腫瘤中,涎腺腫瘤發生的比例較高,涎腺腫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常見。腮腺混合瘤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法,故做好術前術後的各項護理對病人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常見護理問題包括:
(1)焦慮;
(2)睡眠型態紊亂;
(3)潛在並發癥--出血;
(4)疼痛;
(5)舒適的改變:局部腫脹;
(6)有傷口感染的危險;
(7)自我形象紊亂。
一、焦慮
相關因素:
1 環境改變。
2 疾病困擾。
3 對診斷、檢查、手術等不了解。
主要表現:
1 主訴擔憂、緊張。
2 寡言或多語。
3 不能積極正確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護理目標:
病人適應環境,焦慮感消除。
護理措施:
1 提供安靜、舒適、安全的休養環境,減少刺激。
2 向病人熱情詳細介紹醫院環境,同室病友,負責醫師及護士。
3 詳細向病人介紹有關疾病診斷、檢查、手術、治療的信息。
4 盡量解答病人提出的疑問。
5 鼓勵病人說出心中的擔憂。
6 指導病人運用一些減輕焦慮的技巧,如看書、聽音樂、聽收音機等。
7 遵醫囑使用鎮靜劑。
重點評價:
病人焦慮是否緩解。
二、睡眠型態紊亂
相關因素:
1 疼痛。
2 環境改變。
3 焦慮。
4 壓抑。
主要表現:
1 依靠催眠藥才能入睡。
2 睡中易驚醒,醒後難以繼續入睡,睡後醒得過早。
3 白天精神 不振,疲乏,打盹。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敘述妨礙睡眠的原因。
2 病人能夠敘述促進休息、睡眠的方法。
3 主訴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
護理措施:
1 評估病人日常的入睡方式、習慣。
2提供有助於睡眠的安靜、優雅的環境。
3 指導病人盡量減少白天睡眠。
4 遵醫囑給予催眠藥物如安定,並評價效果。
5 提供促進睡眠的措施,如彩取舒適的體位、運用放松技巧放松肢體、減少睡前活動量、聽輕音樂、緩解疼痛等。
6 限制晚間飲水量。
重點評價:
睡眠是否得到改善,病人是否得到充分的休息等。
三、潛在並發癥--出血
相關因素:
1 傷口包紮過松。
2 術中止血不全。
主要表現:
1 傷口敷料有血性液浸染。
2 負壓引流量較多(如100mL/h)。
3 血腫形成。
4 頭昏、眼花,面色蒼白,精神差。
護理目標:
1 減少引起出血的因素。
2 脈搏、血壓在正常範圍。
3 血紅蛋白在正常範圍。
護理措施:
1 術後囑病人安靜休息並密切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情況,測生命體征每天小時1次,直至平穩。
2 詳細觀察並記錄負壓引流的量及性狀,如血性引流液大於100mL/h,說明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師及時處理。
3 觀察傷口敷料松緊情況及傷口敷料是否有新鮮血液滲出,如發現敷料松動、滲血,應立即加壓包紮。
4 遵醫囑給予止血藥。
5 遵醫囑靜脈輸液。
6 監測血紅蛋白水平。
重點評價:
1 生命體征變化如血壓、脈搏、呼吸是否正常。
2 傷口血性引流物是否減少。
四、疼痛
相關因素:
1 手術創傷。
2 不舒適體位。
3 活動過多。
4 繃帶過緊。
主要表現:
1 病人主訴疼痛。
2 痛苦表情,被動體位。
3 呻吟、哭泣等發泄行為。
4 語言交流減少。
護理目標:
病人疼痛減輕。
護理措施:
1 評估疼痛的特點如性質、持續時間、強度等。
2 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休養環境,指導病人運用聽音樂、讀報、與同室病友交談等方法轉移註意力,以減輕疼痛。
3 擡高和支持手術部位,減少傷口部位壓力及張力,從而減輕疼痛。
4 檢查傷口繃帶的松緊度。
5 盡量減少活動,減輕病人痛苦。
6 遵醫囑給予止痛劑和鎮靜劑,並評價用藥後效果。
重點評價:
疼痛癥狀和體征是否減輕。
五、舒適的改變:局部腫脹
相關因素:
1 組織對於手術創傷的反應。
2 繃帶過緊。
3 傷口感染。
主要表現:
1 不適。
2 眼瞼腫脹,視物困難。
3 面部燒灼感。
護理目標:
術區腫脹減輕到最低程度。
護理措施:
1 白天取半臥位成45℃,晚間成30℃。
2 向病人解釋取半臥位的重要性。
3 指導病人避免彎腰和低頭。
4 遵醫囑給予抗生素。
5 每班評估面部腫脹的消退情況。
6 告訴病人任何時候不要揭開敷料,以免傷口包紮松緊度改變而加重術區腫脹。
重點評價:
頜面部腫脹消退情況。
六、 有傷口感染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全身抵抗力降低。
2 皮膚破損。
3 營養不足。
主要表現:
1 局部傷口紅、腫、熱、痛。
2 傷口分泌物增多或出現膿性分泌物。
3 體溫異常。
護理目標:
1 病人體溫正常。
2 病人血象正常。
3 傷口無異常分泌物,無紅、腫、熱、痛。
護理措施:
1 觀察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異常分泌物。
2 監測體溫變化。每天3次。連續7天。
3 保持傷口清潔、幹燥。
4 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
5 傷口拆線前指導病人不要沐浴、洗頭。
6 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半流飲食。
7 保持口腔衛生,餐後、睡前漱口。
重點評價:
1 病人的體溫及血象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2 傷口有無炎性表現。
七、自我形象紊亂
相關因素:
1 面神經麻痹。
2 面神經牽拉。
主要表現:
1 口角歪斜。
2 流涎。
3 不願參加社交活動。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對自我形象有新認識。
2 病人能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護理措施:
1 術前向病人解釋,因術中面神經將被牽拉,有可能造成口角歪斜,流涎,使之理解與配合治療護理。
2 舉一些同種病人手術成功的例子,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 向病人說明口角歪斜 、流涎等現象將隨著面神經功能的恢復、腺體的萎縮而消失。
重點評價:
病人能否對自我形象的改變在心理上進行調適,關有積極地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