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攜手省衛生計生委、省文明辦、省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等單位聯合開展的“尋找廣東好醫生”活動,今天推出第五篇報道了!
他是腫瘤界的“雙刀奇俠”
兩把刀耍得精密嚴謹,一把刀叫做“氬氦刀”,一把刀叫做“納米刀”
他也是病人們的“心理治療師”
已不適合傳統手術的病人們絕望與焦慮交織
他總能給他們希望和安慰
本期廣東好醫生牛立志
受患者信賴的秘訣就是多到病人床前,握握手,撫撫肩他說,“真心一定會懂得”
牛立志
牛立志是復大腫瘤醫院院長,第四軍醫大學胸心專業博士畢業。現為國際冷凍治療學會(ISC)副主席;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副主席;復大國際冷凍治療中心和納米刀治療中心首席專家。
“氬氦刀”與“納米刀”刀刀精準
9月12日上午11點鐘,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正在進行一場冷凍微創治療宮頸癌的手術。
患者是一名55歲的婦女,2011年被發現患有宮頸癌,經過电化療治療後,今年7月檢查發現腫瘤腫瘤宮頸局部復發伴出血。
這只是牛立志主刀的一臺很平常的手術。此類微創冷凍治療手術,他和他的團隊完成的例數可謂世界最多,也處理過最復雜棘手的狀況。
他治療的病人有4歲小孩,也有94歲老人,有國外衛生部長、明星,也有普通百姓。
冷凍治療又被稱為“氬氦刀”。牛立志手上拿的,就是用來進行冷凍治療的穿刺針。
手術開始後,在CT或者B超的引導下,這個穿刺針將精確地插到腫瘤上,之後,連接針頭的儀器將釋放出氬氣。
▲“氬氦刀”的針頭冒出了氬氣,溫度迅速降低
氬氣能夠讓穿刺針的針頭迅速下降到零下100多度,這個溫度足以將腫瘤組織殺死。一般的手術中,下降到零下40度就已足夠。 10多分鐘後,停止輸送氬氣,代之以氦氣。氦氣是一種熱源,它能將腫瘤組織中結成的冰球消融。
一冷一熱,如此反復幾次之後,腫瘤就在“冰與火的地獄”中土崩瓦解。
▲牛立志演示手術原理:輸送氬氣後,將“氬氦刀”針頭放入水中,不到1分鐘,針頭就結出了蠶繭大小的冰球。
除了“氬氦刀”,牛立志還是操作“納米刀”的一把好手。“納米刀”與“氬氦刀”類似,是一種新型的癌癥微創消融方式。
納米刀是在腫瘤上插入電極釋放高壓脈沖,使得腫瘤細胞形成納米級永久性穿孔,破壞細胞內平衡,使細胞快速雕亡。
納米刀手術於2012年在美國獲批,2015年6月在中國獲批,中國第一例胰腺癌納米刀消融手術於2015年7月1日由牛立志完成,他是目前中國開展納米刀治療最有經驗的專家。
8月11日,牛立志成功為一名89歲患胰腺癌的老人進行了納米刀手術,此次手術創下了全球胰腺癌納米刀手術的最高齡記錄。
▲牛立志正在為89歲菲律賓老人施行“納米刀”
患者來自菲律賓,今年3月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胰腺癌。復大腫瘤醫院總院長徐克成受邀在當地看望病人,並建議她做納米刀手術治療,然而被並不信任納米刀新技術的老太太拒絕了。
4月,這位老太太在當地醫院接受了手術,開腹後當地醫生發現腫瘤無法切除,只好又關上了腹部,她的病情每況愈下。
8月7日,老太太最終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接受治療。醫院對她做了全面評估後發現納米刀是目前可以幫助她的最有效手段。
胰腺的周圍分布有很多重要的血管及器官,確定穿刺位置非常困難。而這位老人有著一大堆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血管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大出血,出現膽漏,腸漏等並發癥。
兩個小時的手術後,病人即刻疼痛減輕,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術後一周復查,患者腫瘤標記物CA199指數從2300降到了1065,手術效果立竿見影。
棄患者兒女都放棄了,他卻沒有放棄
牛立志醫學博士畢業後在南方醫院工作,從事胸外科腫瘤臨床工作,後來卻做了一個與大多數人不同的選擇,來到一家民營醫院開始艱苦創業。
“當民營醫院真正的發展起來了,能與公立醫院競爭,才能真正促進整個中國醫療的改革,解決目前百姓看病難的問題。”他說。 牛立志所在的復大腫瘤醫院,是一家成立僅13年的年輕民營腫瘤專科醫院。
在手術、电化療等傳統的腫瘤治療方式上,一家年輕的民營醫院,不可能跟老牌的大公立醫院競爭。
“很多癌癥患者已經不能采用傳統的手術方式治療,他們有沒有其他的生存機會?”這成為了牛立志的努力方向。
治療癌癥的手段五花八門,真正確定有效的新技術卻並不多。牛立志緊盯著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批準經過反復驗證的新技術,並將之引進國內,其中就包括氬氦刀和納米刀。
2003年,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剛成立不久,是亞洲前幾家引進冷凍治療的醫院。
一位76歲的王姓香港企業家得了肝癌在香港手術切除後又復發,在香港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看到關於冷凍治療的報道後,慕名前來求診。
接診後,牛立志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患者的兒子都在美國,對內地的醫術很不相信,每天都給院長發郵件要求把父親送回香港。
牛立志卻不甘心。“這項新技術他們並不了解,而我有信心。”更讓他堅定信心的是,老人也告訴他自己希望能做這個手術,“不要管我兒子,我的身體我做主。”
牛立志找到院長,含著淚要求給老人做手術:“老人家如果不治療就只能回去等死,而他的腫瘤不大,且邊緣清晰,完全有機會控制住。”在他的堅持下,院長最終決定為老人做手術。
手術很成功,老人的肝癌再也沒有復發。為了表示感謝,老人給醫院贈送了“仁心仁術”的鍍金紀念牌。
這位企業家出院後,在香港SARS期間無償生產提供了大量漂白水,被譽為“漂白水大王”
要多握握病人的手,多撫撫他們的肩
相對於手術以及电化療等傳統方式來說,冷凍治療、納米刀等新技術,仍是比較“非主流”的治療方法。
來這裏尋求治療的主要是一些已經不適合手術或拒絕手術的患者,大多數人已經病情嚴重,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態度,把這裏當成是最後一絲希望。
復大腫瘤醫院裏醫護人員習慣稱院長牛立志為“牛博”。患者找到他,他總是面帶微笑,輕聲細語地為患者解答。患者說,聽了他的診斷意見,治療更有信心了。
“作為醫生,不僅要有技術,還要解決患者心理的絕望和焦慮。”牛立志說,有時候醫療的幫助有限,但對患者的安慰和關心幫助反而更大。
▲病人出院時,牛立志特意買來了鮮花祝福他們。
很多患者其實還有機會,卻不願意再治療。有的人其實已經沒有機會了,還拼命地想要活下去。
因為慕名而來的病人太多,牛立志的手術每天排得滿滿的,一天做三臺四臺手術,是常有的事,經常是傍晚人們已下了班,還可以看到他在病房、醫生辦公室裏。晚上回到了家,也還經常給醫護人員交辦工作。
每個假日,只要不出差,他都會待在醫院查房,處理病情,看望病人。“妳對待患者用不用心,人心是一定會感受得到的。”牛立志一直都把病人當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來對待。
他說,他能給病人最好的心理治療,是“經常到病人床邊,多去握握他的手,多去撫撫他的肩。”
▲“刀法”精湛的牛立志,也是善解心結的“心理師”
被病痛折磨了許久的癌癥晚期患者,往往會面臨著兩難抉擇:是不惜代價延緩生存,還是放棄治療求得安寧?
牛立志說,其實面對選擇,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考慮,醫生能做的,是尊重患者自己的選擇。“好的醫生要跟患者和家屬進行仔細的溝通,而不是一上來就進行手術、电化療。”
有一個病人,對於是否繼續治療,兒子女兒意見不一。前兩天,剛從國外出差回來,牛立志第一件事就是回到醫院,與患者兒女細細溝通。
他不厭其煩地從癌癥是怎麽發生的講起,講到有哪些治療方法、怎樣制定方案,預後效果如何……治療的花費、效果、副作用一一闡明,“如果不願放棄,也有50%機會可以去搏一搏。”
這是他日常工作很大的一部分內容,每一次談話幾乎就是一堂科普課程,“原原本本地講給他們聽。”
病人和家屬聽明白了,也就理解了醫生的工作,也能做出自己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