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疲乏(CRF)是與癌癥和癌癥治療有關的一個高發生率結果事件,是癌癥患者中一種極普通的常見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癌癥發病率的升高,癌癥晚期患者數目不斷增多,而癌癥晚期患者大多是經歷了臨床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後,身體狀況日益衰退,癌性疲乏成為癌癥晚期患者的主要癥狀之一。為癌癥晚期患者減輕疲乏,提高其生活質量已成為當前護理工作的重點。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了解晚期患者疲乏的相關因素,並實施相應的護理,是減輕癌癥晚期患者疲乏、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相關因素分析
*癌癥治療史
手術、化療、放療和生物治療是癌癥患者普遍接受的治療方法,癌性疲乏的發生與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癌癥晚期患者大多是經歷了臨床手術以及多次放療、化療等治療後。身體狀況日益衰退,使其身心均受到嚴重損害。據報道,在接受化療、放療及生物治療的患者中,有70%~95%的患者會出現乏力。
*嚴重營養不良、惡病質
食物攝入與吸收障礙、癌癥細胞的分解代謝及癌癥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導致晚期癌癥患者嚴重營養不良。再加上癌癥患者因需修復放療、化療造成的損傷而需要增加能量,但又因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或能量轉換機制改變(如線粒體損傷)導致能量攝入不足,從而加重營養不良,甚至導致惡病質,因此患者會感到非常乏力。
*疼痛、失眠
晚期癌癥患者癌痛發生率極高,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心理、休息與睡眠,而失眠會導致疲乏、食欲不振、情緒失控及休息周期的紊亂。疼痛及上腔靜脈綜合征、水腫等使患者采取長時間的強迫體位,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和睡眠,使患者疲乏程度加重。
*褥瘡的發生
晚期癌癥患者極易發生褥瘡。特別是對於癌癥晚期長期臥床、疼痛、強迫臥位、全身營養差、貧血,甚至出現惡病質的患者,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即使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也會不可避免的發生褥瘡。
*心理社會因素
癌癥的診斷、癌細胞的神經毒性作用、功能性喪失、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等問題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精神心理不良反應,如:情緒紊亂、焦慮、沮喪、害怕、憤怒、悲傷等,這些負性情緒反應對疲乏是一種促進,同時會加重患者的精神性疲乏。
護理幹預
加強基礎護理,積極預防和治療褥瘡各班護士要重視患者的基礎護理,認真交接班;保持床單位的整潔、無皺褶,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同時要做到四輕,即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開關門輕;對於臥床患者要及時翻身,及早使用氣墊床,應用密閉性敷料保護骨隆突處以及受壓部位,預防褥瘡的發生,同時保證患者舒適臥位和肢體的功能位,增進患者舒適感。對已經發生的褥瘡我們采取超激光照射聯合密閉性敷料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保證良好的休息與睡眠積極評估患者的睡眠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護理計劃。首先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病情危重和病情較輕的患者適當調開,盡量不住在一個房間,以免影響睡眠;當患者難以入睡時,可根據患者的愛好播放輕音樂、聽聽廣播,使患者心情趨於平靜,以促進睡眠。同時采取護理幹預措施以調整生物節律,如在病情許可情況下,增加白天活動次數,加強睡前的晚問護理如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喝牛奶等。對頑固性失眠采用超激光照射雙側星狀神經節以改善睡眠質量。
增加營養晚期癌癥患者的營養不良可使機體抵抗力降低,應根據病情給患者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對於尚可經口進食者,應給患者烹調愛吃的食品,使用患者喜歡的調味品,註意色、香、味的搭配,促進患者食欲。對不能經口進食者,則考慮鼻飼,或者胃、空腸造瘺。對腸道功能已經喪失的患者,可用靜脈營養,必要時按醫囑靜脈給予白蛋白或輸新鮮血等。
積極止痛晚期癌癥患者的疼痛多屬於劇烈疼痛,及時發現、解決患者的疼痛是護士的重要職責。護士要及時準確地了解患者疼痛的特點、部位、誘發因素,對於急性劇烈的疼痛,要積極采取快速有效的止痛措施,以減輕患者痛苦。同時,護士對患者的疼痛要給予同情和理解,進行心理安慰、鼓勵,使其從精神上擺脫恐懼感,有效配合治療和護理。護士還要教會患者應用有效的緩解疼痛的行為療法:如當疼痛時采取深呼吸、轉移註意力等。
心理護理幹預首先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為患者創造輕松、愉快的環境,幫助患者確立樂觀向上的態度,並充分利用社會支持。護理人員要用和藹的態度、婉轉的語言,耐心適時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加強疲乏知識的宣教,幫助他們分析和講解疲乏的原因.讓患者及家屬理解長期負性情緒刺激和抑郁可增加患者的疲倦感,鼓勵其主動預防和治療疲乏。此外,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談論疾病以外的話題,並充分調動家屬的積極性,讓家屬參與到患者的疲乏護理中來,鼓勵家屬給予患者精神上的關心、支持和疏導。
——文章部分摘自論文《癌癥患者疲乏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