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喜讙兩三種感冒葯一起服用;
小病小痛,懶得看醫生,自己買葯搞掂;
得了慢性病,聽信“偏方”,長期服用……
你有以上行為嗎?如果有,小心“葯肝”纏上你。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百姓對甲肝、乙肝等肝炎聽得較多,但對於“葯物性肝炎”則非常陌生。人們更沒有意識到,葯物性肝炎常常是患者自己一手造成的。
切忌幾種感冒藥同服
得了感冒,有的人為求快些康復,會兩三種感冒藥一起服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郭秀昕指出,這種做法容易造成肝損傷。“不同品牌的感冒藥,成分重疊的較多,若幾種感冒藥同時服用,容易造成成分重疊,藥量過大。”
例如對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也是家庭中常備的藥物之一,既有單方制劑,也是很多“感冒藥”裏裏的組成之一。它每天的最大劑量不宜超過2克,但有些患者為了增強療效而同時吃幾種感冒藥,增加了乙酰氨基酚的劑量,也加大了藥物的副反應,這就容易造成肝損害,甚至發生爆發性肝衰竭。
比較常用的感冒藥(如維C銀翹片和百服寧),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和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如果這兩種藥同時服用,則易造成對乙酰氨基酚和撲爾敏過量,嚴重的可導致肝功能損害。
特別提醒:
郭秀昕主任建議,服用感冒藥最好按醫囑。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感冒藥時,一定要確定其中成分沒有重復,以免出現服藥過量,造成不良後果。
到藥店購買非處方類感冒藥後,仔細閱讀說明書,千萬不要擅自加大藥物劑量或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藥物治療。
慢性病患者尤要防“藥肝”
慢性病患者長期要吃藥,但很多人不知道,不少藥物有肝毒性,不當用藥會損害肝臟,形成藥物性肝損傷(即藥肝)。抗結核藥、降血脂藥、抗生素、腫瘤化療藥、解熱鎮痛藥、安眠藥以及一些中草藥及中成藥,都是引起“藥肝”的常見藥物,應引起市民的重視。
備受類風濕性關節炎困擾鐘伯,聽朋友說××關節丸的療效不錯,於是便自己買來服用。持續服用兩個月後,出現全身乏力、皮膚泛黃,並伴有明顯的皮膚瘙癢等癥狀。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藥物性肝損害。經過住院治療,其肝功能才基本恢復正常。
郭秀昕主任解釋,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化工廠”,藥物也由此轉化,在藥物發揮治療作用的過程中,由於藥物的毒性損害,很有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釀成“藥肝”。
臨床上,藥肝並不少見,主要誘因是長期服藥、大劑量服藥或不合理用藥。肝功能已受損的人,用藥後會更易引發“藥肝”。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曾做了壹項統計:2002年-2012年,該院收治的5000余名住院患者中,藥肝患者占比達18%。
有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營養不良的患者均可增加機體對藥物毒性的易感性。
例如結核病患者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在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時,發生肝損害的幾率比無乙肝病毒感染者高三倍以上。
特別提醒:
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提防藥肝。比如高脂血癥、抑郁癥、精神病、結核病、風濕關節炎等患者需要長期用藥,久而久之可能引起肝損傷。因此,建議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要嚴格按醫囑用藥,並定期檢查肝功能。如果出現肝損傷,則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哪些藥物會傷肝?
可引起肝臟損害的藥物種類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600余種藥物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臟損害,常見於以下幾類藥物——
1、抗生素類:抗細菌、抗真菌及抗結核桿菌類藥物等;2、腫瘤化療藥物;3、器官移植者服用的抗排異藥物;4、降脂藥;5、某些中草藥及中成藥。6、某些成分不明的保健品等。
許多結核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後會出現肝功能異常。結核病的治療療程比較長,一般要服用抗結核藥幾個月,對肝臟的損害比較大。特別是利福平和異煙肼合用,更易引發肝功能異常。同樣,抗精神病藥物的肝毒性也較大,比如氯丙嗪容易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性反應。
廣東人崇尚中醫中藥,不少人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郭秀昕主任提醒,這是一大誤區。部分中草藥、中成藥也會對肝臟造成損害,單味中藥如雷公藤、黃獨、何首烏、斑蝥、蜈蚣粉等,中成藥如壯骨關節丸、消核片、逍遙丸、消咳喘等都有一定的肝毒性,應嚴格按醫囑服用。
特別提醒:
經常服用上述各類藥物的人,要留意服藥後出現的異常,比如乏力、惡心、嘔吐、厭食、黃疸、皮疹等。如有這些不良反應,應盡快就診,排除藥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