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成
上世紀80年代初,大約是1981年,我尚在中國江蘇的南通醫學院工作。一次從上海出差回南通,回到南通港時已是晚上10點。當時的中國交通落後,碼頭上只有“三輪車”。我上車後告訴車夫,是到醫學院附屬醫院。車夫聽說我是醫生,問我能不能為他看胃病,說上腹部疼痛已有壹年了。我讓他到醫院找我,為他查胃鏡。他第二天來了。胃鏡檢查發現胃小彎有片狀充血糜爛。我為他取了活檢,病理報告是萎縮性胃炎,伴有中度不典型增生。我讓他定期來院復查。3個月後,復查發現,胃內糜爛加重,活檢發現有癌細胞,屬於“早期胃癌”。我要他住院手術,他拒絕了。半年後,他來院再次復查,胃鏡發現胃黏膜仍有糜爛,但多處活檢,均未找到癌細胞。此後,他每隔3-4個月就來找我為他做胃鏡檢查。直到6年後的壹次胃鏡檢查,發現胃小彎處潰瘍形成,活檢找到癌細胞。他接受了手術,對切下的胃做病理檢查,證實為早期胃癌。去年我回南通,他特地來看我,口口聲聲說我是他的救命恩人。
癌癥的發生有一過程,從細胞突變,到發生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形成,其間常經歷數年到幾十年,即使形成癌,癌細胞也可自行雕亡。上面這位三輪車夫的胃癌,從最初形成“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到真正“早期癌”形成,經歷6年。其間,已經形成的癌細胞曾自行消失。這說明,癌癥是“慢性病”,如能採取措施,是可以預防其發展,至少延緩其進程。
癌癥預防的“金標準”是在癌前病變形成前阻斷癌啟動過程。預防包含以下幾個階段:(1)基因突變(DNA序列改變)和基因功能變化(表觀遺傳變異)期,這一階段的變化常綿延終身,多數情況下,這些改變可被體內天生的或適應性免疫清除;(2)從癌前病變演變成原位癌,可通過積極的癌腫篩查,及時消除病變,這主要用於有某種癌高危傾向的人群,也可給予相應的幹預性藥物;(3)原位癌形成後但尚未進入侵襲階段,主要采用藥物、手術、營養或放射治療,消除病變,預防發生顯性癌癥。
圖癌癥生成過程中預防性幹預(引自Nature Reviews Cancer 15 November 2012)
對於已獲得有效治療的癌癥患者,最重要的是預防復發,延續生命,讓患者長期生存,“帶瘤生存”。 轉移是復發的主要形式。預防轉移如同預防癌發生那樣,但與患者能否生存下來有更直接關系。
預防復發的策略應該是讓癌癥成為“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長期控制,讓癌細胞盡可能長的“休眠”,與人體“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