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的預防和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工作與居住條件密切相關。對個人和家庭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註意防癌。
1.要改進食物的烹調方法和改變部分飲食習慣
不吃或少吃用高溫油煎炸的食品。因為油鍋的溫度如燒到攝氏200度以上,鍋裏的食油進行著復雜的化學反應,食油裏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經過反復高溫的油所產生的致癌物質會更多。鍋裏的油如加溫到200度以上,油鍋裏邊會冒出煙霧。在油裏煎炸的魚或肉類可產生致癌的雜環化合物,煎炸時間越長,產生的致癌物質越多。例如兩面焦黃的油炸魚或肉,對人健康是有害的,是有致癌性的。
為了防癌,不吃或少吃煙熏火烤的食品。這是因為燃燒的木柴或煤炭所冒的煙中,含有多環芳烴類致癌物汙染食品,而被熏烤的食品在熏烤後,尤其在烤焦的部分,食物本身經熱解產生出致癌物。
不吃或少吃用鹽腌制的食品。包括腌制的肉、魚、禽、蛋和蔬菜,例如鹹肉、火腿、臘腸、用鹽腌制的各種鹹菜和醬菜。因為在腌制食品中含有過多的鹽,對防癌不利,相反的有促癌作用。而且在腌制食品中,容易產生致癌物亞硝胺類化學物質。在腌肉類時,往往加入火硝防腐並能使肉類顏色鮮紅,這火硝是亞硝酸鹽或硝酸鹽類,在適宜的條件下,與肉類產生的二級胺類合成致癌性很強的亞硝胺。亞硝胺能使人類及許多動物產生癌癥。以上幾種食品吃到一定量後可能引起消化道的癌癥。所以,我們提倡改進烹調方法,改變某些不衛生的飲食習慣,建議炒菜油鍋的溫度不要太高, 炒菜和油煎的時間盡量縮短,不能讓油鍋冒煙,盡量減少煎、炒、油炸、煙熏、火烤的烹調方法。提倡多用蒸、煮、涼拌、溜、紅燒、水汆、沙拉、湯菜等烹調方法。
2.為了預防癌癥,不要吃過多的脂肪
壹個人按勞動輕重不同,每天需要2000至3500千卡熱量,其中,由吃入脂肪提供的熱量只能占總熱量的20~30%, 不要超過30%.近30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肉類、禽類、植物油類消費增長很快。據調查,一些大城市居民的膳食結構中,脂肪已超過總熱量的30%,因此,城市居民中的乳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發病率上升很快。吃脂肪過多引起體內某些內分泌(激素)產生過多,使體內的內分泌失去平衡,因此人的某些器官容易發生癌癥。吃了過多的脂肪,需要更多的膽汁酸幫助消化,引起腸腔內厭氧細菌數量增加。膽汁酸在其作用下的代謝產物能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3.為了防癌不要吃發霉的糧食
過去有一些例子證明了發黴的糧食和飼料可使人、家禽、家畜急性中毒死亡,也可以使魚類、實驗動物、甚至人類發生肝癌、食管癌等惡性腫瘤。目前已發現十多種黴菌毒素有致癌作用。所以要求收割下的糧食,一定要充分晾曬或烘幹,糧庫儲存糧食要通風、防潮、防升溫、防發黴。食品商店和攤販對食品要有保鮮存放條件,並有明確的保質期,發黴變質的食品禁止出售。我們提倡每家每戶把糧食保管好,不能讓糧食發黴。如大米表面失去光澤,稍有灰暗或灰黃的顏色;玉米粒的脫粒破口處顏色發暗或發淺綠色,玉米面有“摀”的氣味,花生米的顏色由純白變黃,都是發黴的現象。明顯發黴的糧食不但人不可吃,也不要餵家禽或家畜,以免人、禽、畜中毒或致癌。極輕度發黴的糧食(如大米、小米及其他未粉碎的糧食)在煮飯前,需認真淘洗,多用手搓擦,多用水沖洗,這樣可以搓洗掉糧食表面的部分黴菌及其毒素。紫外線和一般的煮沸高溫不能使黃曲黴毒素破壞。吃花生米時要挑出黴壞顆粒,不要吃腐敗的及已有捂、餿、酸臭及哈喇等變壞味道的食物。不做或少做酸菜或鹹菜。市場出售的“免洗米”如果存放的室溫稍高,尤其是經過夏季,塑料袋裏的糧食同樣會發黴的。所以,為了吃得放心,對保存了一些時間的免洗米,也應先淘洗,然後下鍋做飯。
4.要註意飲水衛生
我國肝癌高發區的研究說明,飲用宅溝水、池塘水的人,飲被汙染水的人,其肝癌死亡率明顯高於飲井水者,飲深井水者肝癌死亡率最低。在我國食管癌高發區,部分淺水井中,硝酸鹽、亞硝酸鹽及細菌的含量太高,對防癌不利。建議在農村盡量吃自來水、流動水(活水)、深井水,對於家中的儲水缸,夏天每三天洗刷水缸壹次;在冬天每周洗刷壹次,把沈積在缸底的塵土(包含細菌及其他有害物質)洗刷掉。必要時,飲用水需用漂白粉消毒。因為飲水中的細菌會把水中的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人如果吃了過多的亞硝酸鹽會在人體內合成致癌物質亞硝胺。城市裏的自來水較衛生,但是高層樓頂層的儲水箱應當有專人管理,須定期清潔、蓋好,有的水箱儲水需要二次消毒。據調查,城市裏高樓頂層的水箱有部分地方沒人管理,例如儲水箱沒有蓋好,灰塵紙屑掉進水裏,有的水箱裏長滿了青苔和藻類植物,水箱底部有臟物沈積。這樣的水是不合飲水標準的,人飲用這樣的水,不利於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