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可能並不被很多人所熟知,但卻是惡性程度高的消化系統腫瘤。在惡性腫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並不高,排在第六、七位,但胰腺癌死亡率卻排在所有惡性腫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僅為5%。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胰腺癌吧。
小胰腺大功能
胰腺深藏在人體左上腹的最深處,躲在胃的正後方,像一個橢圓形的魚泡泡。它的旁邊圍繞著脾臟、肝膽、十二指腸,所以很難被發現。作為人體的第二大消化器官,胰腺既是外分泌器官,又是內分泌器官。內分泌功能,就是對內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到血液中,控制血糖平衡。而外分泌功能最主要的是內含鹼性的碳酸氫鹽和各種消化酶的胰液,用來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
因胰腺癌發病隱匿,發現晚,手術切除率低,發展迅速,死亡率高,常規放化療效果不明顯等特點,被稱為“癌中之王”。
胰腺癌發病因素
1、遺傳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點。研究發現,大約10%~20%的胰腺癌具有家族史,親屬患病危險約增高3-5倍,若家族中有2例以上胰腺癌,其一級親屬患胰腺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約18倍左右。
2、飲食結構不平衡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總結了飲食與胰腺癌的研究結果,認為富含紅肉(豬、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險性,而通過攝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可預防33%-50%的胰腺癌發病率。另外,經常喝咖啡的人罹患胰腺癌的幾率要比不喝咖啡的人高4倍。
3、吸煙酗酒
吸煙是目前唯一被公認的、對胰腺癌發病有確定作用的危險因素。吸煙者有胰腺導管細胞增生、細胞核不典型改變等,吸煙量的多少與胰腺癌的發病呈正相關。此外,目前還認為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風險。
4、疾病因素
有研究表明,反復發作的慢性胰腺炎、胰管結石可能導致胰腺癌發生。
胰腺癌高危人群
別把胰腺癌當成“胃病”
胰腺癌早期症狀形式多樣,以消化道症狀為主,如反復上腹不適、脹滿、酸痛、食欲缺乏、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加之早期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常規X線檢查很難發現,因此,胰腺癌早期診斷十分困難,很容易被誤診為“胃病”。
因此出現以下這些信號要警惕:
上腹不適或疼痛
腹痛為胰腺癌的早期症狀,多表現為絞痛,陣發性、持續性或進行性加重的鈍痛,還會向腰背部放射。臥位及晚間加重,坐、立、前傾位或走動時疼痛可減輕。胃病儘管可出現上腹痛,但吃胃藥就基本能控制症狀。而胰腺癌的腹痛不但服藥無效,且呈持續性、基本無明顯緩解時間。
消化不良、脂肪瀉
有專家認為納減、噁心嘔吐、大便習慣改變、消瘦為胰體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狀。有10%的胰腺癌患者早期症狀表現為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若有消化不良,但胃腸鏡檢查正常,則要高度懷疑是否是胰腺癌。
黃疸
黃疸多屬阻塞性,呈進行性加深,伴有皮膚瘙癢,尿色如濃茶,糞便成陶土色。
血糖突然升高
胰腺癌分泌的一些因數可能會導致胰島素抵抗或是損傷β細胞功能,從而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對於年齡超過50歲,無明顯誘因出現糖尿病症狀者,均要高度懷疑並排除隱藏的胰腺癌病變。
胰腺癌早期預防
臨床發現的胰腺癌患者,不少已是中晚期,不僅增加治療難度,而且預後也較差。直徑<2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20%-40%,而直徑<1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更是達到67%,遠高於中晚期胰腺癌的3%-5%,由此可見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至關重要。
因此預防胰腺癌要少吸煙、少喝酒,減少高動物蛋白、高脂肪飲食。人們應保證飲食的合理搭配,少吃煎、炸、烤制食品,適當增加粗糧和果蔬的攝入。
同時還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檢出率,尤其是高危人群必須重視定期體檢。B超是胰腺癌診斷的首選方法,其特點為無損傷且價格便宜,能較早的發現胰腺異常。但因胃腸道氣體干擾,B超經常會看不清楚,這時候就要考慮CT或MRI增強掃描,特別是MRI增強掃描有優勢,能發現更小的胰腺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