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有感染的危險
相關因素:與各種管道及手術創傷有關護理措施:
(1)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技術,及時更換藥料
(2)監測體溫每日4小時一次。
(3)嚴格與感染有關的早期征象。
(4)加強靜脈通道及各種引流管的護理:0.1%新潔爾滅清洗尿道口2/日,更換引流袋1/ 日。
(5)按醫囑使用抗生素。
(6)在允許進食的條件下,鼓勵病人進食營養豐富的飲食。
P2 潛在並發癥:出血
相關因素:與手術有關護理措施:
(1) 嚴密觀察傷口引流管及尿管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並是否有大出血。
(2) 監測脈博、呼吸、血壓及神誌等變化,急性出血需10分——15分鐘測一次。
(3) 絕對臥床休息,減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
(4) 維持靜脈通道通暢。
(5) 遵醫囑應用止血劑或輸血。
(6) 術後給予膀胱沖洗,減少出血及防止血凝塊阻塞管道。
P3 疼痛
相關因素:與組織創傷有關護理措施:
(1)觀察、記錄疼痛性質、程度、時間、發作規律。
(2)遵醫囑給予鎮靜藥,觀察並記錄用藥後效果。
(3)調整舒適的的體位。
(4)局部炎癥處理,如換藥等。
(5)指導病人和家屬正確使用鎮痛藥,保護疼痛部位,掌握減輕疼痛的方法。
(6)精神安慰,心理疏導。
(7)指導病人應用松弛療法。
P4 軀體移動障礙
相關因素:與疼痛和不適有關護理措施:
(1)提供病人有關疾病、治療和預後的可靠消息,強調正面效果。
(2)臥床期間協助病人洗漱、進食、大小便及個人衛生等活動。
(3)在移動病人時保證病人的安全。
(4)預防不活動可能導致的並發癥,如:
a、 協助病人經常翻身,更換體位。
b、 適當使用氣圈、氣墊等抗壓力器材。
c、 采用預防便秘的措施(充足的液體攝入量、多纖維飲食、軀體活動、緩瀉劑)
d、 翻身時,保持各引流管通暢,防止脫落。
e、 鼓勵病人清醒時每小時做幾次深呼吸和咳嗽。
(5) 指導病人及家屬出院後的功能鍛煉方法。
P5 體溫升高
相關因素:與無菌性組織損傷有關護理措施:
(1) 臥床休息。
(2) 定時測量並記錄體溫。
(3) 保持室內通風,室溫在18-22攝氏度,濕度在50-70%。
(4) 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高掂量、高蛋白、維生素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5) 鼓勵病人多飲水。
P6 便秘
相關因素:與長期臥床,攝入纖維素不足有關護理措施:
(1) 飲食中增加纖維素含量,補充足夠的水分。
(2) 囑病人在病情允許的範圍內適當活動。
(3) 教會督促病人順腸蠕動方向做腹部按摩。
(4) 督促病人生活有規律,避免有意識地抑制便意。
(5) 指導病人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6) 遵醫囑用緩瀉劑和軟化劑,必要時可低壓灌腸。